哈尼梯田——人與自然的和諧贊歌

發(fā)表時間:2018-04-19 來源:《中國生態(tài)文明》雜志 作者:張一粟

    4月末,我們來到了云南省的元陽縣。
    山頂茂盛的森林、山間清澈的溪流、山腰秀麗的村寨、山下連綿的梯田美妙地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獨特的梯田文化景觀;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哈尼梯田那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景色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和震憾徹底地征服了我們。


神奇美妙 撼人魂魄
    我們最先來到了元陽縣新街鎮(zhèn)箐口村。這是一個典型的哈尼族小山村。白云纏繞的高山上布滿了茂密的森林,這里的森林海拔一般在1800米以上,基本上都是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原始森林。森林的下方是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小土屋,房屋的周圍滿是蔥綠的樹木,小土屋的屋頂用茅草覆蓋,遠遠看上去像是森林里冒出來的一個個大蘑菇,這種“蘑菇房”是哈尼村莊的標(biāo)志性建筑。再往下就是一級級數(shù)也數(shù)不完的梯田。梯田里水波蕩漾,在陽光的輝映下,如鱗的波紋泛出銀白色的亮光。探上前細看,梯田的水波中還能見到好多小魚在游呢。
    走在箐口村的青石板小街上,一處處的景致不斷印入眼簾:街邊八旬的老婆婆在專注地編結(jié)彩線;穿著哈尼服裝的孩子滿街歡跑;水碾房、水磨房水聲嘩嘩,充滿了濃郁的原始鄉(xiāng)土氣息;村里的陳列室里的民族服飾、犁、耙、鋤頭和織布機把我們帶入更久遠的年代。
    在街邊我們還看到了兩眼清澈見底的泉水,名曰白龍泉、長壽泉。聽這里的哈尼鄉(xiāng)親說,不會生孩子的人飲了白龍泉的泉水就會生兒育女,喝了長壽泉的泉水能長命百歲。
    元陽縣林業(yè)局的哈尼兄弟告訴我們,箐口村村民屬哈尼族的窩尼支系,村子里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村民會說漢語和哈尼語,村民之間的交流完全用哈尼語。這里的日常禮儀、節(jié)俗活動等都保持著濃郁的哈尼族特色。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云南元陽梯田的最佳觀賞期。冬天和春天栽秧之前的哈尼梯田輪廓最清晰,線條最明顯,色彩最鮮明,觀賞性最強。4月末,元陽已開始春耕。行走于梯田間,不時可以看到趕牛犁田的漢子,一些田塊上穿著哈尼服裝的媳婦姑娘正在忙碌地插秧,而還沒在插秧的梯田則蓄滿了水,水面在陽光下熠熠閃爍,仿佛大地上鑲嵌了成千上萬面鏡子。
    哈尼兄弟自豪地給我們介紹:哈尼梯田秋天一片金黃,冬天波光粼粼,春夏綠浪翻滾。哈尼梯田不僅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之中也是景色各異。我們在元陽領(lǐng)略到了哈尼梯田早晚不同的神奇景色。
    看哈尼梯田必須要看日出時多依樹的梯田景觀。
    天剛蒙蒙亮,我們來到了多依樹。此時,哈尼族彝族山寨的輪廓已經(jīng)在晨曦中若隱若現(xiàn),宛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站在觀景臺細細觀看,這里三面臨山,一面墜入山谷,猶如一個大海灣。連綿的梯田上部平緩,下部則地勢陡峭,從上俯瞰,猶如巨瀑傾瀉,無比壯觀。7點多一點,太陽慢慢升起,谷底的霧氣在太陽光的溫暖下緩緩聚集起來慢慢往上升騰,梯田的西側(cè),樹木掩映的村莊輪廓愈發(fā)清晰,而那連片的近萬畝梯田在太陽光與云彩的染映下波光閃閃,顏色瞬時變換,那氣勢真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壯觀無比。
    老虎嘴景區(qū)則是觀日落的必到之處。
    老虎嘴處在幾座高山的山坳中間,地勢異常險要。日落時分,我們站在海拔1600米的公路邊觀景臺上往前望去,梯田一望無際、綿綿不絕、無邊無垠。等到日落西山,只見老虎嘴彩虹繚繞,雪峰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再看梯田間各種有節(jié)奏的層次和美妙的曲線,再加上五彩斑斕的顏色搭配,真讓人目瞪口呆,勝景不可名狀!同來的元陽縣林業(yè)局的哈尼兄弟讓我們往老虎嘴視線最遠處的左上角看,梯田的圖案還真像一匹正揚蹄奮疾的駿馬。
    多依樹與老虎嘴只是哈尼梯田的兩處景點,在元陽,隨便爬上哪座山頂,都會看到一級一級的梯田依山勢逶迤,迂回于千壑萬嶺之中。哈尼兄弟告訴我們:哈尼梯田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nèi)就有17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景觀是如此神奇壯麗。這些景區(qū)就是申報成功世界遺產(chǎn)的核心保護區(qū)。
尊崇森林 厚待樹木
    4月的云南大地備受干旱煎熬,許多地方出現(xiàn)飲水困難。然而,進入元陽,眼前的景色讓我們眼睛大亮。這里的山上依舊泉水叮咚,梯田里清波粼粼,沒有一點干旱的跡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梯田里既沒有河流,又沒有湖泊,也沒有水庫,梯田里的水從何而來?元陽兩天的調(diào)查探訪,我們得到了答案:是樹木是森林為哈尼梯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
    在元陽,住著哈尼人的村寨上方必然矗立著茂密的森林,村寨的周圍也被蔥郁的林木所掩映??h林業(yè)局的哈尼兄弟告訴我們,元陽縣共有63958.4公頃森林,其中東西觀音山有18167.6公頃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嶺的原始林和次生原始林有45790.8公頃。正是這些森林構(gòu)成了巨大的天然綠色水庫,它們涵養(yǎng)的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無數(shù)條小溪、清泉、瀑布和龍?zhí)?,提供了全縣所有梯田與旱地的用水以及全部的人畜用水。
    尊崇森林樹木是哈尼人的精神信條與傳統(tǒng)習(xí)俗。哈尼人認為樹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人和樹是平等的。決不能無緣無故去傷害一棵樹。傷害樹會遭到報應(yīng)。不僅如此,哈尼人更把樹當(dāng)成神一樣來敬。在元陽,每個村寨必須有寨神林和寨神樹。哈尼語稱之為“普瑪”,意為村寨守護神的棲息地。哈尼人在山上蓋房子前,都要先選好寨神林,確定神樹。
    在考察哈尼梯田時,我們走進了大魚塘村的神樹林。只見林子里幾人合抱的麻栗樹、水冬瓜樹、喜樹和種種叫不出名的大樹密密麻麻,好些大樹上粗大的藤子纏滿樹身。林子里還有些自然枯死了的大樹,林子底下則是落葉遍地,踩下去把腳背都淹沒了,我們真像走進了原始森林。
    在林子里我們見到林子中央一棵高大通直的樹木周圍壘著一圈石頭。村民告訴我們,這棵大樹就是這個寨子的神樹。
    大魚塘村的村民朱學(xué)康、高正江輪番地向我們介紹:寨神林與神樹,村里人也叫龍樹林與龍樹。樹木是保佑他們的龍脈,龍樹林與龍樹絕對不能造次破壞,否則樹神就會降禍給村寨。這種戒律在村里口口相傳,執(zhí)行起來比法律還要嚴。村里人每年都要在寨神林里舉辦寨神節(jié)。寨神節(jié)是哈尼族最隆重最激動人心的節(jié)日。節(jié)日里,村里會專門宰一頭豬來祭樹神,祭樹神時氣氛莊嚴肅穆,大家都懷著無比虔誠的心祭祀林木,表達對樹木和自然的崇敬,以及對樹木的感恩之心。
    在元陽,有的村寨有好幾片寨神林,正是這些樹木連綿成大面積的水源林,在壩達村寨,周圍的林木就有45.8公頃。
    元陽一方面非常注重原生態(tài)森林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大造人工林,不斷增加森林資源。
    元陽縣從2002年開始啟動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在元陽境內(nèi)的元綠、元坪、元紅公路沿線、紅河流域、藤條江流域以及梯田景區(qū)和滑坡隱患區(qū)已逐漸種植印楝、榿樹、梔子等多種林木,昔日的禿嶺荒山紛紛披上了綠裝,植被得到逐步恢復(fù)。
    元陽林業(yè)局的哈尼兄弟介紹,元陽縣已完成退耕還林工程27.1萬畝。隨著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當(dāng)?shù)攸h委政府全面實行封山禁牧,封中有退,封中有還,封中有管,實現(xiàn)了以人工營造為主,向人工營造和自然封育相結(jié)合的轉(zhuǎn)變,山上的植被逐年豐富起來。
    元陽縣有60萬畝原始森林分布在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山上還有近20年來人工再造的50多萬畝人工林。這110多萬畝森林就是哈尼梯田的生態(tài)水庫。
    沒有樹就沒有水,沒有水就種不成梯田,沒有梯田就沒有哈尼人。樹是最重要的。正是因為哈尼人對樹木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才會把寨神林作為村寨的守護神來頂禮膜拜。也正是有了這些鄉(xiāng)規(guī)民約才保護了山上的森林樹木,才得以形成“森林——水系——村寨——梯田”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復(fù)合生態(tài)系統(tǒng)。
親近自然 和諧共處
    哈尼梯田的歷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為何能成功抵御大旱,有效消減自然災(zāi)害,一直保持活力?從哈尼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這樣總結(jié):這是因為哈尼人順應(yīng)了自然規(guī)律,獲得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安身立命之道,他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讓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成為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同時形成了哈尼梯田獨特的生態(tài)文化。
    哈尼族是一個善于和大自然親密相處的民族。這種秉性有著他深厚的思想基礎(chǔ)。哈尼族人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間存在著眾多主管自然的神靈。哈尼人居住于此,都在接受著神的眷顧。雖然神不是可觸可摸,但他卻是無時不在的。眼睛能看到的森林、房屋、梯田、飛鳥只是物體的軀殼,而這些物體都是有靈魂的。這就是神。神不僅可以寄托人生的理想和幸福,也可以給人帶來厄運與災(zāi)難。
    正是源于此,哈尼族從古至今沿襲著祭寨神、祭山水、祭谷娘等習(xí)俗。他們將主持祭祀慶典活動者稱為“莫批”,祭祀慶典時“莫批”從寨子最早的老戶中產(chǎn)生,父子相傳。他們在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和祭祀活動中,用說唱及舞蹈向神祈禱,祝福村寨平安,并以說唱和舞蹈的形式傳播生產(chǎn)活動經(jīng)驗及倫理道德和神話傳說故事。
    梯田的命脈是水源,哈尼族人把涵養(yǎng)水源的森林作為神靈膜拜和保護。哈尼族村寨有一個共同點,村寨后面必定是森林,村里村外還會種上棕櫚樹和竹子,不同的林種將哈尼的寨子裝飾得分外美麗,看上去就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面。在寨子里,老人們不允許晚輩砍伐村邊的樹木,要是不聽勸告去砍伐樹木,哈尼人說砍樹人必將遭到報應(yīng);如果將樹身上的皮剝?nèi)?,這棵樹就會很快死去,剝樹皮的人也會隨之死去。倘若在生產(chǎn)活動中不得不剝樹皮,他們只會剝一點點,留下大部分樹皮,讓樹繼續(xù)生長。
    哈尼人對自然的尊崇還體現(xiàn)在對自然的熱愛與親近。哈尼族許多的祭司吟唱的古歌和祭詞開頭的第一句都是“親親的一娘生的兄弟姐妹”。這句話代表了哈尼文化最本質(zhì)的東西——親和文化。在這里,人和山林土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是親和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千村萬寨乃至哈尼人與其他民族也是親和的。不僅對人,他們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親和的。如火,哈尼叫“莊稼娘”,栽秧叫“嫁秧姑娘”,犁田耙地叫“把田伙子打扮得更漂亮”。
    我們在箐口村看到村里人穿著的窩尼服裝,很多是用藍靛染的土棉布做成。藍靛是十字花科的植物。哈尼人的房前屋后都種有藍靛。他們將藍靛的葉子摘下來放入缸內(nèi)加水一泡,缸里的水就成了藍色。然后,他們將要縫制衣服的土白布放入靛青葉捂漚成的靛汁溶液中,土白布就染上了非常純樸的土藍色。不僅如此,哈尼人衣服穿褪色后又丟在藍靛汁里泡洗,舊衣服變得光亮新鮮起來,直至衣服穿破顏色還很新鮮。
    窩尼的服飾款式設(shè)計也無不體現(xiàn)大自然的元素。哈尼族的服飾主要用銀飾,連結(jié)飾片用的銀鏈多為大小銀魚,繡在服飾上的圖案也都是自然界的日、月和花、鳥、魚、蟲為主,而在上衣的肩、襟、肘部和褲腳邊沿上,多鑲以彩色花邊裝飾。
    為何千百年來哀牢山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保存完整,生活在這里的各個民族親近和睦,共同發(fā)展,可以說,哈尼人的親和文化正是哈尼梯田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藝術(shù)瑰寶”。
    哈尼人尊崇自然還體現(xiàn)在對自然資源的科學(xué)利用上。
    哈尼族為保證有限的水資源可以維持生活和生產(chǎn)正常運行,逐漸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代代不變的用水方式及管理制度,包括生活用水的減量使用,村寨生活污水再用作灌溉梯田,“木刻(或石刻)分水”、“輪流引水”等灌溉制度。這些習(xí)俗實現(xiàn)了節(jié)約、高效而公正地使用水資源。
    紅米是哈尼梯田的特產(chǎn)。哈尼族每家每戶會種植紅米。各家用自己的種子三四年后,就會與本村或其他村寨的人交換紅米種子。這種頻繁的種子交流,促進了紅米不同品系種子之間基因的優(yōu)化組合,增強了紅米品種的基因多樣性,故而哈尼梯田紅米含有抗蟲抗病基因,減少了農(nóng)藥和化肥的使用量,維護了生態(tài)平衡,而且生產(chǎn)的紅米也是綠色有機食品。
    站在哈尼梯田歷經(jīng)千年滄桑卻仍很堅實的田埂上感觸良多:哈尼梯田能成為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關(guān)鍵在于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態(tài)和環(huán)保機制,各種利益關(guān)系通過這個機制得到有效整合,使人們在自然中獲取的同時,仍然做到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生態(tài)奇觀,保證了梯田耕作的連續(xù)性和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哈尼族梯田生態(tài)文化的核心,也是哈尼梯田文化源遠流長并表現(xiàn)出勃勃生命力的秘密所在。

相關(guān)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