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

發(fā)表時間:2023-09-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孟哲

  

  近日,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印發(fā)《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確定在已設立2個國家植物園的基礎上,再遴選14個國家植物園候選園,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
  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8萬余種,橫跨6個氣候帶、有8個主要植被類型。2022年,在北京和廣州設立的兩個國家植物園率先掛牌運行,為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2年,國家植物園3株巨魔芋實現了世界首次人工栽培狀態(tài)下的群體開花,并經人工授粉結出果實產生種子;國家植物園成功引種來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種,占全球一半以上;保護了怒江槽舌蘭、喜馬懸生蘭等多種珍稀蘭科植物……國家植物園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保護植物種源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正建設“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自然公園”三級“就地保護”體系,建立以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植物遷地保護體系,以期實現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全覆蓋。所謂遷地保護,指將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地,移入植物園等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相當于對保護區(qū)以外的物種做了“備份”,上了一道“保險”??梢哉f,國家植物園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地、戰(zhàn)略植物資源的儲備庫、植物科學傳播的重要平臺,代表了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是國家軟實力的標志之一。
  讓“綠色”蓬勃生長,講好中國植物故事。設立國家植物園不僅能成為展現中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更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的生態(tài)產品和美好的精神享受,提供近距離探究自然生態(tài)的平臺。從國家植物園科普館內設置了植物科普影廳,循環(huán)播放20余部植物專題紀錄片,到華南國家植物園主辦“你好,國家植物園”廣東省少年兒童自然藝術研學實踐活動……在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為公眾創(chuàng)造心曠神怡的休閑環(huán)境,國家植物園貢獻著自己應有的力量。在國家植物園內,公眾有機會觀賞諸多珍稀瀕危植物,探究植物生態(tài)、欣賞奇花異草,感知自然演化奧秘,增強野生植物保護意識,讓美好生活有了最真實的落腳。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一項久久為功、代代傳承的長期事業(yè),我國還處于起步狀態(tài),中國植物保護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必須為此付出不懈努力。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解決人才問題,實現以任務帶學科,以學科帶人才,解決科研力量薄弱問題,也要重點考慮資金投入,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還要加快推動新技術在實際場景下的應用,不斷增強科技的供給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支撐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按照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目標,到2025年,我國將設立5個左右國家植物園;到2035年,力爭設立10個左右國家植物園。這是清晰的目標藍圖,讓世界看到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